初中的排球教材既可以进行比赛,也可以作为游戏进行娱乐、锻炼,使参加者达到健身和健心的目的。排球作为一个运动项目,是一项集体性运动,排球场地中间以球网为界,每队6人分前后两排按规则规定站位,运用发球、垫球、传球、扣球和拦网等技术进行进攻和防守,是非身体直接接触的对抗性运动项目。
排球是1895年美国马萨诸塞州基督教青年会干事摩根发明的一种游戏。当时的排球是用篮球的球胆做成的,球胆从网球网上拍来拍去,不使球落地。由于排球是隔网进行的游戏,因而适合于不同年龄和身体状况的人参加。1905年,排球运动传入中国,最先开展这项运动的是广州和香港的一些在校学生,并举行过校际比赛。新中国成立后,排球运动在我国有了迅速的发展,取得了可喜的成绩。
初中学生学习排球的基本知识、基本技术、基本战术,可以促进身体的生长发育,发展学生的速度、力量、耐力、灵敏、协调、柔韧等身体素质,提高心肺功能,具有参与体育锻炼的态度和行为,在学习排球的过程中,同学间相互交往、合作,发展人际关系,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。
比赛场地包括比赛场区和无障碍区。比赛场区为18米×9米的长方形,其四周至少有3米宽的无障碍区。
靠近球网的三名队员为前排队员,其位置为4号位 (左)、3号位 (中) 和2号位 (右)。另外三名队员为后排队员,其位置为5号位 (左)、6号位 (中) 和1号位 (右)。
接发球队获得发球权后,该队发球队员必须按顺时针方向转一个位置,即2号位队员转到1号位发球,1号位队员转到6号位,以此类推。
一名队员连续击球两次或球连续触及队员身体的不同部位。但球队第一次击球时,在一个击球动作的情况下,球可以连续接触身体的不同部位,而不视队员为连击。
排球比赛的网高,成年男子为2.43米,女子为2.24米;少年男子网高一般为2.24~2.35米,少年女子网高为2.00~2.15米;有些比赛还可以根据比赛的性质,或参加者的水平自定网高。
每队最多击球三次,但拦网除外,将球从球网上击回对方。无论是主动击球或被动触及,都作为该队击球一次。
(4) 应该让学生明白,竞赛规则是正式比赛时采用的,平时练习和比赛时放宽规则,是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学生的触球次数,便于学生形成条件反射,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。
① 按正确动作要点,反复做准备姿势的徒手练习。在练习时,教师可以鸣哨、击掌,学生听到响声后快速做出正确的准备姿势。
④ 二人一组,相距3米左右面对面站立,一人向另一人前后左右方向抛球,另一人通过快速移动将球尽量接住并抛回,然后二人交换练习。
② 击球比高。用正面下手发球动作,击球的下部,看谁的球被击得高。要求在击球时击球手臂尽可能伸直,击球点相对固定。
⑦ 画区域发球。在场地内画几个不同区域,要求发球者有意识将球发到想要发到的区域内,提高控制能力。应在保证成功率的前提下进行。
③ 女同学力量较小,采用正面下手发球时可适当考虑让她们在场内进行,例如在1号位发球,这样能提高发球的成功率,在心理上能减小她们的压力,便于学习,掌握动作,更好地培养她们的学习兴趣。
① 徒手做准备姿势和移动练习。要求身体重心不要上下起伏过大,可以结合来球落点,移动后正面对球。
④ 一抛一垫。二人一组,相距3~4米,一人抛球,另一人垫球。要求球抛向垫球人不同的方向,垫球人在移动中完成垫球,然后二人交换练习内容。
⑤ 二人对垫。二人一组,相距3~4米面对面站立,连续垫球。要求练习者注意力集中,移动快速,二人互相合作,互相鼓励。
⑥ 二人一组,自垫与对垫结合。二人相距3~4米面对面站立,一人接到来球后先自垫一次,再将球抛给对方,另一人也如此。要求练习者提高控制球的能力,在练习时注意击球点的变化。
⑦ 四人一组,二人与二人前后站立,相距3~4米左右,一人将球垫到对方后,到自己一侧的同伴后面,另一侧二人也如此练习。要求尽可能增加来回球次数,提高控制球能力。
⑧ 四人一组跑动垫球。二人与二人前后站立,相距3~4米左右,一人将球垫给对方后,快速跑到对方一侧同伴的后面,另一侧垫球人垫完球后也快速跑到对方同伴后面,反复进行。要求四人之间发扬团结合作精神,相互鼓励,相互配合,尽可能多地增加练习次数。
⑥ 学生在做垫球练习时,教师要反复强调要让身体面对来球,处理好人和球的位置关系,而球是不可能每一次都正好到学生面前的,这样就需要学生在练习时脚下移动速度要快,面对来球能降低练习的难度,提高垫球的质量。
⑤ 二人原地对扣。二人相距7米左右面对面站立,一人将自己向上抛起的球进行对地扣球,另一人接反弹球后重复前一人的扣球动作。要求扣球动作较放松,协调,能主动控制球的落点。
③ 全手掌在最高点击球是教学难点,要反复对学生强调提高击球点对提高扣球质量和今后学习的意义。
⑥ 正面屈体扣球动作作为初中教材中较难掌握的一个技术动作,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,时而采用分解教学,时而采用完整教学,两种教学方法结合起来运用效果会更好。
② 自抛自传。自己将球上抛,高度适中,待球下降后,自传1~2次,体会传球动作和正确击球点。待练习较熟练后,再进行连续自传。
③ 自抛自传,进行传远练习。自己将球上抛,待球下落到额前上方时,用正确的手型将球传出,反复进行练习,使用不同的力量,传出不同距离的球。要求体会正确动作,全身协调用力。
④ 不断变换高度进行自传球练习。连续向上进行自传球,传球的高度根据传球人的技术水平不断变化。要求提高控制球的能力。
⑤ 限制脚下移动范围进行的自传球练习。在画定的区域内进行自传球,脚下移动的范围越小越好。要求不断提高控制球的能力。
⑥ 向固定目标进行的传球练习。将球传到事先在场地上画定的目标之内,看谁传得准,动作好。要求提高控制球的能力。
⑦ 一抛一传。二人相距3米左右,一人抛球,一人传球,然后二人交换练习内容。要求传球动作轻松、自如、协调。
⑧ 二人对传。二人相距3米左右,连续对传。要求二人积极配合,提高控制球能力,不断提高传球的次数与质量。
⑨ 四人一组,二人与二人前后站立,相距3~4米左右,一人将球传到对方后,到自己一侧的同伴后面,另一侧二人也照此练习。要求尽可能增加来回球次数,提高控制球能力和传球质量。
⑩ 四人一组跑动传球。二人与二人前后站立,相距3~4米左右,一人将球传给对方后,快速跑到对方一侧同伴的后面,另一侧传球人传完球后也快速跑到对方同伴后面,反复进行练习。要求尽可能多地增加传球次数。如果在练习时来球过低,也可以采用垫球,或用手抓住球后再将球抛回等方法。
① 垫传练习。二人一组,相距3~4米面对面站立,一人传球,另一人垫球,然后二人交换练习内容。要求比较熟练地运用所学技术。
② 一发一垫一传。三人一组,一人下手发球,一人垫球,一人将垫起的球传到发球人处。反复进行练习,练习一定次数后交换练习内容。要求三人各自提高控制球能力。
(3) 4、5、6号位队员接手抛球,组织4号位进攻。要求垫球人尽可能将球垫到3号位处,再由3号位队员将球传到4号位,由4号位队员进行扣球。
(4) 1、2、6号位队员接手抛球,组织2号位进攻。要求垫球人尽可能将球垫到3号位处,再由3号位队员将球传到2号位,由2号位队员进行扣球。
(5) 在6号位接手抛球组织“中一二”进攻。一人在一半场手抛球到另一半场6号位,6号位队员将球垫或传到3号位,3号位队员将球传到4号位或2号位,4号位或2号位队员进行助跑起跳扣球,完成“中一二”进攻战术。
(6) 接对方场内下手发球组织“中一二”进攻。一人在一半场采用下手发球,另一半场的6名运动员中的一人将球垫到,或传到3号位,3号位队员将球传到4号位,4号位队员进行助跑起跳扣球,完成“中一二”进攻战术。
教学比赛的方法(1) 在6米×4.5米场地内,隔网进行二对二教学比赛。要求提高控制球能力,脚下移动灵活,能自觉应用所学技术。
(2) 在9米×4.5米场地内,隔网进行四对四教学比赛。要求提高本队队员之间的合作意识,场上职责分工明确,大胆运用技术。
(4) 在正式比赛场地进行九对九教学比赛。每队分三排站立,每排3人,队员场上发球顺序和位置轮换可以自己确定。要求在比赛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,敢于使用学过的技术。
(5) 在正式比赛场地进行每队可以四次击球的六对六教学比赛。要求参加比赛的运动员能较合理地使用技术,并有意识地偶尔运用所学战术,培养运动员的竞争意识。
(6) 在9米×9米的正式比赛场地内,隔网进行六对六教学比赛。要求明确自己场上位置,有意识使用所学技术,并能创造性使用、发挥技术。培养队员间的合作意识和公平竞赛等良好品质。
(2) 教学比赛应适当降低网高,增加参加比赛人数,增加球过网前的击球次数,以使比赛进行下去。
(3) 在比赛中对学生的技术动作不应要求过高,应鼓励学生大胆使用技术,在比赛初期不要受持球、连击等规则的限制。
(4) 教学比赛应与技术教学,简单的组合技术教学,战术教学和基本知识教学结合起来进行。以熟练的技术参加比赛,通过在比赛中技术的综合运用,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水平。
(5) 教师对比赛中学生有意识表现出来的合作意识,主动使用技术,创造性使用技术等情况要进行积极的肯定,强化正确的导向。
(7) 有条件的情况下,可以让学生在比赛现场,或在电视里观看比赛,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表现欲。
2.考核时全班既要有统一的考核标准,又要根据个别同学身体的个别情况进行考核,并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考核。